(圖片出處: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粉專)

 

課程資訊:https://goo.gl/HQY06T

11月不覺已開始了兩堂課,我擔心自己會讓這些經歷過的一切一縱即逝,最好的方法,就是記錄下來。

當初看到這份文宣,說故事與劇場、藝術等等都是十分吸引我的。希望從中更認識萬華,以及更認識我自己。我其實是一個很害怕在眾人面前說話的人,因為過於完美主義及自尊心太強,總是希望自己有十足把握才去做某件事。其實我不害怕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是總卡在自尊這個關卡過不去,為了突破我努力嘗試許多活動,參加許多課程,漸漸會發現自己雖然還害怕,但也有長出某些力量,不像自己想的那麼薄弱。

11/12 討拍艋舺:走出無感,打開五感

在第一堂課之前有一個作業,要準備一段「自己與萬華連結」的自我介。某天剛好走在萬華,我開始思考我與萬華的連結。發現萬華區對我來說總是過程中的一部分,或是選擇之一,但好像從來不是主要的部分。最開始是大一的時候,習慣拜拜求平安的我,最早會去龍山寺及行天宮,後來因為龍山寺太多觀光客對我來說略為嘈雜,就不太去了。上份工作接觸到街區導覽,更多認識了一些龍山寺以外的萬華文史方面的知識;後來參加環島社造之旅,在萬華聽了芒草心協會的導覽,更認識萬華這裡關於無家者的故事;最後參與了共轉計畫,接觸到離龍山寺較遠的萬華,認識了華江整宅及台北水窗口。

 

這些認識都是很初步的並沒有深入了解,我希望自己能夠深入認識土地,這個課程感覺能夠讓我更靠近萬華一點。

 

第一堂課一開始由協會的徐敏雄老師大致簡介協會以及課程。老師講得某些部分很動人,關於演說者與聽眾之間的關係,演說者需要先把自己安頓好,照顧好內心的部分,將整個人交給聽眾,才能為聽眾帶來安心的感覺。才能讓人感覺到「在現場」。這或許就是我一直還沒整理好的功課,我還有些東西沒有準備好,需要透過持續和自己對話,才會找到答案。

 

接著由萬華社區小學的德君老師帶領我們寫下自己在萬華最印象深刻的記憶,分別寫下幾歲在哪做甚麼,並互相分享,學員中有許多人都是萬華在地人,他們分享的許多都是童年或求學時期發生的趣事,聽他們分享能感覺到在生長過程中與土地之間的情感。

接著德君老師帶我們運用地圖去認識萬華的歷史古蹟、街道生活及特色小店,有好多地方我都不認識。接著我們各自決定自己想去看的地方,在分組討論怎麼把每個人想去的地方串在一起。接著我們便開始走訪街區認識艋舺。在途中我才知道原來之前會一直經過的三水市場,其實是後來才生成的,本來公有的興富市場沒落,於是私有的三水市場在一旁漸漸熱絡起來。也去看了田園城市的小菜圃,之前也曾經過幾次但都不知道原來這個公園有部分是田園城市的計畫用地,在途中和一些店家老闆、阿姨聊天,我覺得跟人的互動總是在許多過程中最珍貴的一個部分,不管是旅行或生活。

最後我們彼此分享在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一個時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某條道路上有一間自助餐店的阿姨站在門口招攬客人,他用非常快的語速在說著什麼,我很好奇於是認真的聽了一會,結果聽到他用台語說:「在往前就沒得吃了喔!」因為和我想像得很不一樣,所以那個當下覺得很有趣。或許所有的事都與生活有關,透過課程的帶領,更深入認識萬華人的生活。

(成為萬華人第二堂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2a3r0e4n5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