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來到新莊塭仔圳工業區,在參與工作坊之前從未聽過這個地方,對新莊的印象是幾次坐公車到輔大找妹妹時,對一路上近似卻又自成一格的街景與氛圍感到好奇。
上課的地方是在工業聚落中的一座三合院裡,據說三合院為呂家人所有,後來住庭院中間的呂家人搬遷,便將其開放做為社區舉辦讀書會、工作坊的地方。

 

工作坊由新莊社大舉辦,第一次的課程為芸安的聲音採集課,也是多虧芸安,我才獲知這個工作坊的訊息。芸安分享了他採集聲音的經驗與作品,解釋聲音的概念,亦提供聲音的文本供我們參考。在芸安作品城市聲音第一號旅程版中,他運用不同種類的聲音,包括飛機、喇叭聲或叫賣聲,以故事性的方式串連起一個旅人從搭飛機,抵達目的地後在旅途中發生的事,及最後離開再次搭上飛機的過程。

 

「用耳朵去世界各地旅行」
聲音風景之父 加拿大Murray Schafer1960年代提出聲音風景的概念,他認為我們太習慣用視覺去感受世界,而耳朵與眼睛不同,是無法關起來的器官構造,但儘管一直都是打開的也不代表我們有在聽。
芸安提到城市的音景採製人(soundscapist)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分別是人造/文的、自然的、時間記憶的聲音風景。

人造/文的:例如《台灣鐵道聲音記實》,這是一本結合文字與攝影的聲旅書。
自然的:野地錄音師 sound Tracker,例如以美國熱帶雨林為主要聲音採集的戈登‧漢普頓/曾出版《搶救寂靜》,台灣聲景協會的范欽慧。
時間記憶的聲音風景:存在某種時代的聲音,易勾起情感記憶。例如學校鐘聲。

 

其他提及與聲音有關的人事物

-「聲音,一種註定要消逝在空氣中的事件。」-David Toop
-「平凡的生活聲景,層疊另一種未來的考古學。」-吳燦政
-「每次聆聽都是聲音的再現」-澎葉生

-台灣環境聲音地圖計畫 soundandtaiwan.com/
-世界風()景地圖 aporee.org/maps/
-世界風()景地圖 aporee.org/maps/
Ted Taipei 造音翻土計畫

 

聆聽練習:訓練聽力

芸安也帶我們進行聆聽練習,首先從我們所在的教室開始,紀錄下我們所聽到的任何聲音,再從不同的聲音中區別出聲音的大小聲。也讓我們聽拿著沙鈴、碰鐘等樂器在空間裡走動的聲音,借此練習聆聽基本功,要能覺察聲音的位置、距離與方位及專注在聲音上。最後我們到戶外更直接靠近道路、社區裡的聲音。大家也發現因塭仔為工業區與住宅分離,所以在我們聆聽的傍晚時分,出去的車輛較多,進來社區的較少。

在結束練習後的討論時間裡,芸安告訴我們聽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透過計算移動的聲音次數可以認識當地生活的面貌。「聆聽像是種靜心的儀式。提醒我們,要安靜,在這個嘈雜的世界裡。」芸安如是說

 

如何捕捉聲音風景

因參與的我們,最常可能使用到的錄製器材是手機,因此芸安針對手機的使用提出幾點要注意的地方。
手機的收音地方通嘗試我們講電話時對其說話的地方,先找到要錄製物體的發聲位置,再開始收音;手機無法同步監聽,因此在錄完後再聽一遍檢查錄製效果。也要注意音量,若是太大聲,音軌爆掉後會導致無法使用。
若要錄製房間的聲音,可以找到整個空間的中心點,用腳架把手機架高。

 

實作時間

吃完飯後的我們前往附近的田園進行聲音採集實作。芸安建議我們一段要呈現空間狀態、氛圍的聲音採集要持續至少90秒的時間。田園中有青蛙、風等自然的聲音,採集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因此又多了雨的聲音,但也因為下雨提早結束了採集。
在採集的時候我感覺到聲音採集是一件很寧靜的事,尤其當一群人一起屏息、專注時更讓我感受到一股很強大的凝聚,有力量的安靜。

結束了半天的工作坊,在回程的路上,幸運的跟芸安搭上了同一班公車,聊了一段時間,才真正的結束了今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2a3r0e4n510 的頭像
    c2a3r0e4n510

    婷仔的生活遊樂園

    c2a3r0e4n5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