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86582_386074516455570_1820623461740817893_n

 

《停下來,讓靈魂跟上就能呼喚幸福。》|丁稀在著

 

作者以「權利」為主題去書寫每一篇文章,比如什麼都不做的權利、不善於交際的權利等等,像是一種提醒,在社會上看似「應該」的這些事情,其實我們都有不要這麼做的權利,文筆冷靜、緩和而不自滿。讀起來像是在和一個有相同經歷的朋友聊天。

 

 

 

「印加帝國被貪婪的西班牙軍隊攻陷,居氏山鱂則因為美國隨意野放鱒魚而導致絕種的命運。凡是美麗而脆弱的存在,都太容易被這個世界所驅逐。」

 

這是我整本書最喜歡的描述,美麗而脆弱的存在總是被驅逐,太生動又有力的描寫了,文字是有力量的。

 

 

「什麼都不做的人生並不代表有氣無力、怠惰地活著。就像日本詩人福田稔說的:『就算怠惰,也是對社會所強求的價值怠惰,而不是自我放縱。』」

 

「為了渴望完美人生而訓斥自己,這件事本身就違反宇宙調和的生命法則。」

 

「每次被廣告動搖,衝動購物之神突然降臨的時候,我都會這樣想:就算買了這個,我們終究還是覺得寂寞,很快又開始渴望別的幸福。」

 

在資本主義社會用力活過的人才能寫出這種力道跟反思,在原先生活的力氣上加上逆流的阻力,雖然困難又耗費,但或許我們還相信衝破之後,我們終有一點得以以自己自在的面目生活。

 

 

「妳要像一個人睡的那個晚上那樣活著。那時的妳不會一直找藉口,也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那樣很好。人們其實不太關心其他人的事,但總是擔心別人會怎麼想,不斷算計,虛度人生。」-by作者在喜馬拉雅山遇到的旅伴金社長。

 

有夠喜歡這個故事,作者在爬山旅途中遇到適合的旅伴,但每天密集的接觸跟互動,讓他有一些疲憊,有一天他感覺自己快要不行了,就主動向同伴提出,他想一個人睡單人房,因為團隊組成是多位女性及一位男性,所以通常都是女性一起睡通鋪,而男性睡單人房。作者提出這個要求之後同伴們爽快的答應了,也讓作者鬆一口氣,擁有獨處的時間,也讓他可以再回到群體生活。

 

這一段讓我很有感覺,有時候真的不是因為別人怎麼樣,只是會需要獨處的時間,獨處的時候不用看別人的臉色,想怎樣就怎樣,想看書、想看電視,想開燈想關燈,所有事情都可以跟隨自己的步調,那對我來說是一種修復的過程。

 

 

「根據丹尼爾貝納在《閱讀的十種幸福》中提到的,不讀完一本小說,可以把它丟在一邊的理由足足有三萬六千種。這對被灌輸要有始有終,讀完整本書的人來說,是莫大的救贖。」

 

「每天做一點什麼的那件事,讓我們活著,

每天做一點什麼的那件事,讓我們漸漸迎向死亡。

不需要做得更好。

就算每天有一點點什麼從指縫中流逝。」

 

「想學習的時候所做的學習,因為加上了生活經驗,理解速度自然會更快。那種理解超越了粗淺的表面,甚至一次就能深入真實層次,發揮潛藏的力量。」

 

在一片快速與焦躁中,無論是我的自律神經還是呼吸都慢不下來,像失速列車駛往沒有終點的方向,因為我們永遠都在追求所謂更有錢更高位的生活,終點在哪裡?如果我們是為了退休得以善終,得以每天慢慢生活,何以我們不現在就開始呢?



 

arrow
arrow

    c2a3r0e4n5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