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在活動的同一周,在臉書上看到可食野草的導覽就覺得一定要參加!常常參加活動都會被問說為什麼想要來,每次都很認真擠出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其實很常就是一個感覺,看到主題、文宣或圖片,就覺得這講座也太棒了吧!這不就是我的講座嗎?好想去啊!這種無可言說的想法。
當天天氣非常好,從中正紀念堂捷運站要走到臺博館南門園區的路上,一整路的施工,這種大型機具的施工加上強力的太陽,感覺像回到了去年五月的香港。
第一次來到臺博館南門園區,今天導覽的講師是謝傳鎧,也可以叫他米屋,曾在貢寮狸和禾小榖倉深耕多年,也曾到越南做過植物採集,現在則在花蓮東華大學工作。
一開始米屋先提醒我們節氣對植物會有的影響、與耕種的關係,3/18當日靠近春分,季節開始走向春天,因此最近看到的也會是春天的野菜、草。也不是不知道節氣、季節,但會忘記或者是不會將它與生活或周遭的植物做連結,也藉此拉回對生活環境的敏感度。因為主題是都市可食野草,米屋也說通常在都市中的種植會刻意排除有毒的植物,大多見到的植物多半是安全的。
米屋事先準備了一些植物,他讓我們揉捏雞屎藤來聞味道,他提到會有人使用雞屎藤來做草仔粿,做出來的會比較深色,而一般最常使用的鼠鞠草,做出來的則會較為草色,另客家人則會使用艾草來做草仔粿,也是偏草色,從上述植物中可以發現他們都有同一個特質就是會毛毛的,因此米屋說如果上述的植物都沒有的時候,有人也會使用同樣特質的桑葉來製作。不過我不太清楚也有點好奇為何一定要毛毛的植物才能做草仔粿呢?
米屋告訴我們,植物辨識不只靠視覺,還得要有觸覺跟嗅覺,以雞屎藤為例,它的葉子變化很大,因此如果不透過其它感官辨識會誤判或辨識困難。
接著米屋帶我們繞南門園區,帶我們透過五感辨識野草,當天的植物棲地條件大致分為大規模草地、人行道、水生植物池、菜園,這幾個地方。
首先看到的是黃鵪草,黃鵪菜偏寒,會使用來做青草茶,而春天的野草採集有些是為了夏天可以做青草茶。黃鵪菜有乳汁,使用之前可以燙一下,把生物鹼跟我們比較不吃的蛋白質去除,口感比較不會澀。
黃鵪菜是菊科植物,而除了它之外,米屋說春天可以吃的東西很多都是菊科植物,也分享到菊科植物重要的辨別-頭狀花序,是不同型態的花集結在一起,吸引蜜蜂等授粉者的構造。
米屋說大部分的植物會避免自己的雄雌蕊接觸,有點像近親不會結婚的道理一樣,同株交配繁殖的話,產出的種子可能會有較多問題。
我以前以為在路上所有白色種子,可以用風力讓它播種的全都是蒲公英,結果並不是,好比在園區裡的昭和草也是長得相似,也是以風力傳播的。
當天見到的其他菊科植物們
茼蒿
開橘色花。第一次看到開花的茼蒿,長的很像小小的向日葵。
兔兒草
黃花比黃鵪菜大,吃法跟黃鵪菜一樣,也會整株拔起來製作青草茶。
(另外有一個跟黃鵪菜、兔兒草這兩位長得很像的是刀傷草,米屋說貢寮人會拿來當做青草茶的其中一個配方,用來療癒跌打損傷。)
昭和草
很像蒲公英,米屋推薦吃法裹粉後炸天婦羅。
大花咸豐草(沒拍到照)
外來種植物,透過米屋的講解我才知道原來大花咸豐草、咸豐草、鬼針草這三個是不一樣的,知道這件事真的是驚呆了,我本來以為它們全都是同一種東西,因為從小到大也沒發現差別。
而且除了鬼針草以外其他兩種似乎都是外來種植物,他們的區別是大花咸豐草的花最大,是大白花;咸豐草是小白花,而鬼針草則是沒有白花,我真的對不起路上所有的咸豐草們,下次要好好辨識它們到底是誰。
米屋也分享咸豐草的嫩芽好吃,盡量找長得較高的,會比較新鮮(不太確定是說咸豐草們,還是單指某一種咸豐草,上網查了一下好像蠻多人會用大花咸豐草入菜的。)而外面在販售的百花蜜,來源多半是大花咸豐草,是很重要的蜜源植物,現在是蜂農最忙的季節,遍地開花,得要載蜜蜂到處採蜜。
整理其他當天有提到的蜜源植物
冇骨消
除了它是蜜源植物,完全沒記到特色跟作用。
馬櫻丹
雖然美美的,但是外來種,而且某些部位對哺乳類動物有毒,不再可食野草範圍內。
紅楠 是野生蜜蜂的蜜源植物,但當天沒有看到。
當天見到的其它野草們
銅錢草
長得很可愛,但是外來植物。
車前草
中藥藥用,有像湯匙一樣的葉子,是藥材中蠻常見的。
酢漿草
紫花跟小黃花兩種,紫色是雜交品種,比較難結果,小黃花可結果。
越南香菜
用在調製叻沙、越南春捲。
九層塔
超美的紫色花。
蕈類
在菜園有看到一些蕈類,米屋提醒到野外採集來說,蕈類會比植物危險,以野外蕈類來說,木耳相對比較沒有問題,而野生的木耳吃起來口感會比較脆。
在街上看到了印度橡膠樹,米屋說以前橡膠是由亞洲大宗出產,會使用它的樹液來製作,但現在主要是以南美洲品種的橡膠樹為主,不過很有趣的是,儘管是南美洲的品種,卻是在印尼大量種植產出。
水蓮
米屋分享到在台灣採水蓮的大部分是移工,提醒我們每一個食材背後可能會牽涉到一些社會上的議題,一方面要更珍惜食材,一方面要更多的去思考這些看似理所當然,其實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
貢寮野味的分享
後段米屋與我們分享他在貢寮認識的野草與這裡的有哪些同與不同,也分享他在貢寮的一些故事。不過因為投影的地方比較不理想,所以許多照片沒能看得很清楚,有點可惜。
而且有點放空,所以變成有點意味不明的聽一半小故事。
-據說貢寮養殖九孔鮑魚的時候會有章魚跑進去吃鮑魚,造成困擾,不過章魚也有好處,就是可以吃其他的章魚。
-懸鉤子,長得像覆盆莓,不過因為有刺,所以牛不會吃。
-魚腥草可以用來燉雞湯
-大穀精草,顧眼睛,因為是在稻子採集後長出來,古人認為它吸收了稻的精華,因而得名。
-擬紫蘇草,又叫白花紫蘇,是一種香草植物,有像紫蘇的味道,又有檸檬的香氣,可以用來煎蛋。
-貢寮青草茶,特別愛刀傷草 (台語念法:三把刀子)
-貢寮牛熱愛筆筒樹,其他的還會吃芒草等植物。
-貢寮的桂竹很好吃。
-狸和禾小穀倉在做農村再生,也有開設野草百工的活動。
重要的結語 野與不野的定義
很喜歡米屋平常但認真地介紹植物,以及從植物延伸出去的社會觀察。過程中對小朋友的提問也都耐心傾聽後回答。
在走訪途中米屋提到對外來種的態度不該是全然的排斥,外來種到臺灣後會與我們產生關係,應該要去了解、認識它之後才能思考相對的處理方式。全然放任不管才是最恐怖的。
而最後他希望我們能思考,野的界線是什麼,野與不野該怎麼定義。
也分享在都市中採草很重要的是要不停跟環境互動、對話,對植物生長的環境要有長久的觀察跟了解,一定的熟悉,了解他有沒有噴藥,如果有那這個藥是多久會分解,及寄生蟲、土地汙染、空氣污染都是要注意的地方。
我覺得米屋在最後點出的觀念非常重要,就是判斷的重要性,我們並無法再一次的工作坊就變成青草大師,可是米屋給我們很多判斷植物的觀念都是非常重要且受用的,讓我們把這些東西帶回日常生活中,去思考食物、食材、植物與我們的關係,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更有意識的去注意生活中忽略的植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