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的午後時光》陳夏民採訪、撰文 陳藝堂 攝影
前陣子借了幾本書也買了幾本書,但總是幾頁幾頁的讀著,跳著,有些是因為知識性的東西吞嚥得較慢,有些是小說總覺得需要某個長時間準備好身心靈的狀態在讀,或許只是工作後的疲憊讓我總沒辦法讀完。
後來早前預約的主婦的午後時光到館了,圖書館整合全市的服務真的很方便,有些想看得書不見得會在離自己最近的圖書館,但整合取書的服務讓館跟館之間的書得以流通,真的非常方便,也因此借到了更多想看的書。一拿到主婦的午後時光打開就停不下來,流連在一個個故事之間,這或許也可以追溯到我跟這本書相遇的緣分,那時我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拿到一份光能報,記錄著光能里的幾位主婦的故事,後來我便很希望能蒐集其他的光能報,把其他的故事看完,輾轉查了才發現原來這份報紙正是主婦的午後時光這本書的一部分,便興致忡忡的去借了,排在很多人之後才終於拿到了。
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他寫的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主婦,記錄他們的故事,對我來說人生就是由生活,還有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組成的,但主婦要照顧自己還有整個家庭的小事,就集結成了有夠龐大的一坨事了,主婦很偉大,一邊當主婦一邊又要上班的婦女也很偉大,像我媽媽,慢慢長大之後會覺得怎麼可能有人可以做到這樣!雖然一邊覺得他很厲害,但一邊還是有在成為他眾多負擔中的其中一部分(但應該是甜蜜的吧?),這可能就是母親與小孩關係中無奈又充滿愛(是健康的嗎?)的一部分吧。
由陳夏民、陳藝堂共同完成此書,除了主婦的故事外,我也很喜歡故事與故事中間的插曲過頁,上面紀錄著在採訪、寫書的過程,作者們共同發生的趣事、彼此間的關係及與自身經驗的聯結、反思,一開始預設去每一個主婦家中都要請他們炒一盤蛋炒飯,卻在採訪其中一位主婦曉露的時候,發現自己可能陷入刻版印象中了,曉露在蛋炒飯的問卷欄中寫下「都是吃外食,可以用買的嗎?」於是他們發現主婦可能不會煮飯,也可能不愛煮飯。以及要訪問最後一位主婦之前,他寫到「一開始,我們也曾迷失在『多元』之中,希望這一本書能夠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主婦特色,換句話說,期待多一點點戲劇化的成分。但實際運作後才發現,對於多元的想像加深了對主婦的刻板印象。」這些反思對我來說也是這本書很重要的部分。
「因為這些珍貴的生命故事,讓我們理解,當他人把過往生命經驗大方攤在我們眼前,我們必須懷著謙卑的心情好好對待故事的細節,不可輕慢。」—陳夏民
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是件值得被珍惜的事,從別人的故事裡,有時會找到一點共鳴,有時會看到自己也想或不想成為的樣子,有時會發現一種新的思考方式,都是很好的事。
因為忙碌了,緩了些時間寫完這篇,所以可能會漏失了很多剛看完的感受,但也是走到哪就到哪吧。
留言列表